从一个普通的手扶拖拉机单干户到农业现代化合作社的理事长。作为婺城区拔尖人才的丰群飞,用了15年的时间,从江西到东北,探索创建了“群飞模式”,成为浙江农民创业创新的典范。他是婺城区“十大风云人物”、金华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先后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接见。
上世纪90年代,当周边农民还在人工挖地、用牛犁田的时候,他就借钱买了村里第一台旧手扶拖拉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0年,当周边农民还普遍采用手工方式收割稻谷的时候,他就贷款买了收割机,初步实现了种植机械化。2004年,当周边农民开始购买收割机时,他已经开始承包土地了。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候,丰群飞就把抛荒的土地流转起来,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2005年,丰群飞已经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并购置了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台大型耕作拖拉机和三台小型手扶拖拉机,又注册成立了金华市群飞农机服务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化经营。到2008年,群飞合作社已经形成了“承包14个行政村的近5000亩土地,带动1500户农户种粮”的规模。
去年年初,丰群飞五上东北考察种粮基地。在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的吉林省榆树市,丰群飞受到了当地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的接见,并陪他实地查看了解了当地的种粮情况,当场,榆树市允诺了一系列种粮的优惠条件给丰群飞。于是,丰群飞在这片黑土地上承包了1万亩土地,今年,在此基础上,丰群飞又扩大了15000亩土地,并建立了一万亩的粮食生产基地用于粮食深加工,减少运输成本。
丰群飞笑着说:“如今,我们在东北生产的群飞大米,直接可以把加工后的大米运回婺城了,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种粮效益。”
追寻丰群飞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他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人,他总是能走到时代前列。从当初买下全村首台拖拉机到如今外省粮食基地的成功运作,丰群飞始终走在粮食产业的尖端位置,引领着粮食产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他告诉记者:“如今,种粮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而不仅仅只是种植粮食这么简单了。”
采访中,他始终说着这样一句话:“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他告诉记者,要切实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增加效益。说起自己今后的打算,丰群飞说:“我的目标是在这几年里成立一家大公司,加快步伐,使这家大公司迈出去,积极探索米业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