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8岁才华横溢的医学硕士被捅死在工作岗位上,多名医务人员被追杀血溅救死扶伤的医院。就在哈医大一院血案发生的当天,本报还刊发评论,呼吁“通过正当程序和法律来解决医疗纠纷”,没想到又发生了如此惨案。
我们一次次地谴责暴力,一次次地呼吁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但针对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依然频频上演。这起血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医患纠纷,而是针对无辜医生的滥杀。让我们更痛心的是,哈医大一院血案发生后,一家网站针对此事件的网友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54%的人竟然表示“高兴”。这个数据尽管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社会对血案的态度,但也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医患对立的惨淡现实。
多年来,每当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总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医生肯定有原因”,甚至于说“医生活该”,而不是理性地从法治、道德的层面去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认识的起因有一个社会大背景,那就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和维权难,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医生个体造成的,也不是凭医生之力可以解决的。可是,医改的脚步还没能走得那么快,患者及社会积攒的怒火就一股脑儿地烧向了医务人员。我们认为,不能对“白衣天使”这支队伍的职业精神、道德境界、个人追求的基本面总是抱持狐疑的态度,更不能无来由地肆意加以抹黑。重要的是理顺机制,使医护人员不再当错误制度的替罪羊,使这支在医改和救死扶伤的高尚事业中负重前行的队伍,不要在付出艰苦劳动之后,还要付出血的代价。
有一点可以预见,如果制度不赶快完善,如果政府决策者们不去重视,今后还依然会有医务人员被伤害,还依然会有人对残忍的暴力表示“高兴”。到头来,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医生,还有整个社会以及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在此,我们再一次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再一次为医务人员的尊严和安全而呐喊,希望唤醒社会的良知和正义之气。
(摘自2012年3月26日《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