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网视 | 图库中心 | 新闻专题 | 婺城政务 | 人文婺城 | 婺城彩票财经法制 | 体育赛事 | 旅游导向 | 车行天下 | 生活资讯 | 房产装饰 | 婺城论坛 | 实力婺城 | 少儿文艺
--------------------------------------------------------------------------------------------------
新闻热线:0579-82532488 0579-82305868
报网互动
新闻搜索:
 
 
婺城支站 浙新办[2008]15号
区内联网: 新城区 金西 双龙 仙源湖 罗店 乾西 竹马 雅畈 安地 白龙桥 琅琊 蒋堂 汤溪 罗埠 洋埠 长山 沙畈 塔石 岭上 莘畈 箬阳 城东 城西 城中 城北 新狮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龙井——镶嵌在南山腹地的明珠

2012年04月19日 09:5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在外人眼里,龙井应该名不见经传,金西大地上根本没有龙井景区一说,传说中的龙井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养在深闺无人识。渴望真实地踏进龙井,去揭开龙井神密的面纱,成了我心中长久的梦。十分感谢金西开发区组织的“金西之春”作家采风活动,让我有了一次与龙井亲密接触的机会。

  龙井位于塔石乡井上村境内,是一处以谷深、山幽、水清、林密为特点的原生态景区,由于距市区较远,一般很少有人光顾。而山里本地人,或因进城务工无暇顾及,或因对山谷太过熟悉,对龙井的山水草木、奇峰怪石早已司空见惯,。山里的朋友说,正是因为去的人不多,所以龙井才能保持着古朴原貌,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一草一木都是原生态的景观。

  按照采风团原定的活动计划,采风线路从金西出发,到莘畈后沿仙舟湖往南山深处行进,一路观赏山垅里的油菜花和连绵的南山峰峦,途经塔石寻访上阳古村,探密上阳明清古建筑和古树群,然后绕道沙畈返程回金华。但由于我对龙井之行盼望已久,所以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一再鼓动大家去龙井看看。同行的团友大部分心同我愿,听了我的描绘,想象着龙井一定是桃花源一般的去处,一个个被我挑动的跃跃欲往,大家临时改道前往龙井探幽。

  旅游大巴从莘畈垅沿仙舟湖一路向南山深处进发,沿途山廲间金黄色的油菜花灿烂地开放,远远望去,如同云霞般降落在山坡间,车窗外金灿灿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闪着耀眼的光泽。山风夹带着春天的气息,一阵阵向车窗内扑来,引得采风团成员们一个个争相探望。仙舟湖上碧波荡漾,捕鱼的小舟在湖面上划行,与倒映的山峰浑然一体。我们的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行驶,宛如行进在金黄色的花海之上,远远望去,山峦、坡地、湖光、幽谷,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黄绿相间,相映成趣,每个人都陶醉在金西大地的美景中。

  到达井上村已是下午一点多了,担任村主任的山里朋友和两位向导早已在路边等候,他们对我们这些城里来客显得格外热情,一个劲地介绍道:“龙井真的很美啊,长长的山谷内,清泉石岩,飞瀑激流,好比‘金西九赛沟’,只可惜长在深山中,没人知道,这次你们能到这里来探访游览,这是展示龙井风貌的一次机会,我们也想通过你们向外界传播,让更多的山外人来这里寻访、观光,把我们山区的美景带出去,把山外的客人引进来。”

  在向导的带路下,我们从山脚处的羊肠小道向龙井深谷出发。此时,山脚的田间也被金黄的油菜花覆盖着,金灿灿花朵辅满了山路两侧。一路上,热心的向导向我们介绍着龙井的神奇景观和自然风貌。原来,在南山腹地的龙井旁,有两个千人以上的大村,龙井之下的村叫井下,龙井之上的村叫井上,两村以龙井为界,以龙井命名,但又分属莘畈乡和塔石乡管辖。龙井共分头井、二井、三井,一共三口井潭。此处谷深林密,草木葱茏,一年四季中,除了采药和摘粽叶的山民,很少有人光顾。在前面引路的向导带着山里人常用的柴刀,一路上披荆斩棘,从草木丛中开辟出一条容纳一人通过的“路”供人行走。当时我们都在想,如果没有热情的山民相助,我们的龙井之行,可能也要中途流产。

  进入峡谷,沿途两边的植被一片郁郁葱葱,比公路边的林木长的茂盛许多。通往龙井的“路”是沿着山脚的一条小溪向山谷底部延伸的,路途蜿蜒曲折,因为少有人踏过,山间小道早已荒废多年,路边的杂草藤蔓,把小道覆盖得严严实实,我们只能从人工修整出的荆棘丛中穿行,每个人的心中既新奇,又刺激,一路上大呼小叫着一步一步向前探行。此时正值春暖花开季节,山坡上的映山花已悄然开放,粉花色的花朵点缀在草木丛中,显得艳丽而清新。队友中有人摘起路边的草叶片,含在嘴里,一路吹响了草笛,如同山鸟在深谷鸣叫,清脆的声音,可以飘过好几道山岗直达天际,这给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越往山谷深处,“路”就越崎岖,两边的林木也越来越茂密,而“路”就像悬在半山腰间一般,因为龙井尚未经开发,悬崖边没有什么护栏,我们在行走时,只能像探险队一般,摸索着向前行进,根本无暇顾及两旁的风景,每个人都惦记着脚下的山径,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不敢有丝毫懈怠。偶尔探头往山下望去,只见峡谷雾气升腾,幽深莫测,忍不住要腿脚发软,惟有淙淙的流水声从峡谷中传来,显得沉闷而寂静。如果脚下的小石头不慎滚落谷底,就会“咚——”地传来一声悠长的声响,令人心头扯紧,不寒而栗。

  此时,所谓的“路”无非是在陡坡上踩倒一片草木而成,人们在通行时,不得不一手抓住下垂的藤蔓,一手扶住流淌着山泉的岩坡,战战兢兢向前爬行,全然顾不得扎人的藤刺把手臂划出道道血痕。当行走到一个山坡的转弯处,突然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道长达20多米的天然瀑布,瀑布由一个“砚台”式的小水池沿山间夹道中倾泻而下,远远望去,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向导介绍,飞瀑下面的谷底便是龙井三潭之首——头井,此处的水流会因上游的流水量而变化,有时细如娟流,如同一首田园小诗,有时飞瀑飘扬,宛若气势磅礴的山歌。难怪有人说,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田园诗人,既浪漫又抒情,身临其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心灵都会得到净化。我想,在这样桃花源般的美景中,古人所拥有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心境,也不过如此吧。

  置身龙井深谷,顿觉凉气袭人。我们发现龙井深处,果真是奇石突兀,林木耸立。山川幽谷深邃,两沿峭壁险峻,涧底清泉长流,群峰林深茂密。龙井峡谷较窄,最宽处也不过10余米,但山谷两旁苍松翠竹,古树参天,峡谷内拥有众多的奇峰、怪石、险滩、飞瀑,峡谷两岸山坡陡峭,葱茏群山轻云薄雾,满山杜鹃随风摇曳,从高处落下的清泉,在岩石的撞击下飞起洁白的浪花,每一道落差都会让水流拐一道弯,自上而下便形成了三道瀑布奇观。泉水飞珠溅玉,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光亮,与深谷幽境相映,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瀑布边的岩壁上,长满了青苔和野兰花草,叶片上沾着水珠而显得生机勃勃。而峡谷中流水淙淙,其声似琴,其音如瑟,淙淙咚咚,悦耳动听,就像琴师在演奏。峡谷间的水流时急时缓,水质清澈见底,而且潭潭相连,水明如镜。一阵清风从山谷间吹来,夹带着野花的芬芳,令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我们这群都市游人,在远离尘世喧嚣时刻,在这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个个兴奋得像三岁的顽童,许多人都脱掉鞋袜,赤脚浸入清澈的山泉之中,让清泉洗去一路风尘,似乎也洗去了尘世间的诸多烦恼。

  坐在谷底的岩石上,静静聆听泉水淙淙流动的声音,感受着人与自然的亲密抚爱,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此刻,正午的阳光温暖地从树林缝隙间斜射进谷底,在岩石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而云雾缭绕的群山则被阳光镶上一道金黄色的边,如同娇美的新娘披上了艳丽的盛装。远远望去,雾气笼罩在峰峦之间,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飘渺虚幻,如入仙境。墨绿的松柏,粉红的杜鹃,青翠的竹林,把山谷装点成一幅巨大的油画。

  从向导的介绍中,我们得知,龙井的每一口“井”都是自然天成。在龙井的三口井潭中,数三井最深。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用丝线绑上石头试过三井的深度。据说,三井中一共放下三两丝线,石头才落到井底,其深度几何可想而知。后来,又有人用十八根毛竹拼接起来,插入龙井潭中,也没触到潭底。只可惜,这天,由于前一阵子的春雨绵绵,使山谷的飞瀑加急,我们靠近不了井潭,所以没有测试到龙井之首的潭底有几许深,这不得不给人留有遗憾。

  大凡山谷幽深之地,都是有神灵传奇的,龙井也不例外。当地人代代相传,龙井有真龙显身过,但此事无从考究。我曾在井上村,听朋友说起过,清朝年间,井上村的苏庄有位李姓太公,爱好在龙井周围抓鸟、钓鱼、挖吊兰等。一天,他在三井旁边的岩壁上挖吊兰,突然看到三井里冒出一阵雾气,云雾升腾到空中后,化作一条五爪神龙。当时就把李太公吓坏了,他再也顾不得挖吊兰,慌忙爬下岩壁,匆匆逃回家中,就躲在床上。父母见他神色慌张,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他就是蒙下被子不吭声。不曾想,他这一躺就卧病不起。之后,他父母请遍了方圆几十里的郎中也无济于事。后来,他家人不住地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才吞吞吐吐地说:“三……三井……里……有龙……”不久便永别人世,年仅28岁。后来,他幼小的孩子只好由他的哥哥抚养成人。听说,井上村李氏族谱上,可以查到李太公的名讳,该太公居住的房屋而今犹在,名叫华屋里。但李太公是否真的看到过龙,旁人自然无从得知,也许只有李太公本人知晓了。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井,既有群山相拥,又有深潭莫测,加上“真龙显身”传说,这给龙井增添了几许神密。龙井真的有龙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井上村民。据传,当地有人为了探试龙井是否有龙,把一些铁器如锄头、铁耙之类丢进龙井内。本来晴朗的天气就会突然变得阴云密布,之后,便是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龙井里还会喷出几十米高的水柱,直到将铁器冲走,俗称“龙王爷洗龙宫”。后来,为了防止真龙显身、危及村民,当地人再也不敢往龙井里扔铁器了。据老辈人讲,看龙井的雾气也能预知天气。若天要下雨,龙井里的大雾就会往村庄方向涌去,但大雾到了村边又会慢慢退去,并不会把村庄都笼罩在雾气中,这也许是一方神明保佑一方百姓吧。

  传记故事虽然有些离奇,但也给龙井披上了许多神密色彩,龙井里的奇石险崖巧夺天工,也都给人一种神奇之感,那里的每一叶草木,每一弘清泉,每一块岩石,似乎都沾上龙的灵气,让人敬若神明。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赋予了龙井博大的胸怀,处身龙井谷底,仰望苍穹,人就显得如此渺小。神奇的龙井,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金西南山腹地而被游人推崇,更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等待着世人去探究挖掘。

  龙井之行,让人感悟颇多。人们生活在纷杂的尘世间,就有太多的俗事杂念,当我们放下一周的辛劳,摆脱红尘纷繁的纠缠,观山峦连绵起伏的深沉,探峡谷宽广深邃的静谧,于春风暖阳之际,漫步缱绻清泉和迤俪山色,在清风里聆听自然的低语,感受那份久违的惬意,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事啊。春暖花开季节,山涧瀑布飞扬,两侧花香扑鼻,山鸟掠过高高的山岗,留下一串清翠的啼鸣,在这样的怡人景色面前,相信每一个都市游客都会对此乐不思蜀。

  古朴,才是最美的。这一切,龙井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作者】: 戴建东 文/摄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浙江卫生监督在线来婺城拍摄专题片》
·婺城区启动“阳光用药”工程
·我们的呐喊
·我们的呐喊
新闻排行榜
· 一方青砖“雕”乾坤
· 城东街道桃园社区助力城创这么干
· 满怀文化自信走进新时代
· 婺城“喜庆十九大”文艺巡演走进安地
· 曹荣安:环保路上坚持“雷锋心”
· 遂昌婺城文化 走亲共贺盛会
· 书画名家走进婺小 挥毫弘扬传统文化
· 市委政法委专家组来婺 检查指导维稳安保工作
· 公安部督查组来婺指导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白沙溪的倒影

道情宣讲省党代会

义诊践初心

角逐赛场竞风采

记革命烈士——徐文佩
  服务  
?公交 ?列车时刻表
?常用电话 ?邮政编码
?企业档案查询 ?电信话费帐单
?学历证书查询 ?自考信息查询
?长途区号 ?外语翻译
?技术供求信息 ?汽车客运
?科技信息资源查询 ?航空航班
?移动话费帐单 ?地图查询
?机动车违法查询 ?网上报警
?驾驶员违章查询 ?专利检索
?医疗卫生 ?法规查询
?教育局考试成绩、录取情况查询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