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媒体对食品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普遍感到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我们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不仅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做法,更要结合中国实情,对症下药。
改变生产方式。面对众多食品安全问题,有人开始怀疑起市场化、工业化与新科技的运用,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回归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然而,在今天的人口基础上,回归是不可能的。顺应市场化、工业化的发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才是我们终极思考。
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再有力的监管也不可能确保食品安全。只有走工业化道路,运用现代工业管理制度才是出路。在初级农畜产品生产方面,目前农业系统推行的规模化经营;在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上尝试的农+超等模式也许是一条出路。“不老神鸡”模式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模式。“不老神鸡”公司从饲料到餐桌上的食品全由公司控制,确保公众食用安全。
理顺监管体制。“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是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最集中的指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这是食品链条长,所涉领域广的特点决定的。单从监管体制机制、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去审视,总体构架是健全和完善的。问题在于:一是体制内的权责分配不相适应;二是缺乏统一协调。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具体表现是管理部门权力呈上大下小状的倒三角形,而食品安全等民生事务集中在基层,呈金字塔形。因此,我们要在组织结构上调整职责,在人、财、物以及权力配置上向基层倾斜。
统一协调不足除垂直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外,上级部门的指导对下级政府的协调也存在障碍。就拿豆芽菜的监管为例,农业部和卫生部作了两个观点相反的认定,并分别批复其下级部门。这种情形下,地方政府协调存在困难。而此类“小事”由国务院协调解决显然是不适当的。因此,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出多门、互相推诿问题,上级部门必须从具体细节事务上超脱出来,交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作具体分工。具体讲,就是地方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在法律框架下,对细节明确界定。另外,因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各部门职责间需要做好衔接。如“地沟油”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对不同情形作具体细致的分类。
严管狠打。毫无疑问,“监管不力”是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诟病最集中问题之一。但从法律层面上讲,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虽多,各部门的职责是明晰的,如果各部门各司其职,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然而,我们的履职思维上存在问题——习惯于运动式的治理理念。一提到监管就提整治,一提整治就是联合执法。殊不知,我们最缺的是“各自为政”,也就是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如果说把功夫用在平时基础性管理工作,致力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那么问题就基本解决。因此,当前我们要强调集中整治的同时,更要突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下功夫去抓好监督管理的制度规范落实。
所谓狠打是指,对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要始终保持严打势态。如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制售假冒食品等等恶劣行为要严厉打击,要重罚严判。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问题多数具有隐蔽性。尤其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更为隐蔽。单纯依靠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去发现查处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公众参与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实行举报奖励制度等。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一是加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服务行业人员教育培训;二是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三是引导全社会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产生不应有的恐慌,以及对产业的损害。
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复杂,牵涉面非常广泛,有些问题涉及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绝非一朝一夕能解决。有赖于环境的改善、法治改进、公民社会的形成,以及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等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作者系婺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