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婺城区来料加工发展十周年之际
金秋十月,枫叶红遍,层林尽染,一片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婺城区妇联发展来料加工业十周年之际。十年来,婺城区妇联顺应时势,把脉妇女所需,发挥妇联所能,组织引导我区城乡妇女下山脱贫、水库移民、下岗再就业、失地创新业,积极推进来料加工业蓬勃发展。
从2002年至今,婺城区来料加工业走过风雨十年,如今已颇具规模。目前,全区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900余名,其中,发放加工费50—100万元的经纪人有142人,100万元以上的有82人,仅今年1—9月份,发放来料加工费共计4.87亿元。全区现有来料加工专业村(社区)149个,20人以上的集中来料加工点207个,来料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有31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5家。加工品种繁多,涉及假发、头圈、串珠、圣诞礼品、箱包、服装、包装等五十余种系列几千个产品,吸引就业人数4.5万余人。
脱贫移民,山民住新村展新业
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移民安置点、下山脱贫点,一直是婺城发展来料加工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下山脱贫的移民,既是来料加工的主力军,也是来料加工的受益者。近年来,莘畈、塔石、琅琊等地的山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纷纷走出大山,开始在山下安家置业。
位于琅琊偏远山区的东坑村、西坑村、岭后村村民,从2001年开始响应政府号召搬出山来,住进琅新移民新村。下山后,区妇联和琅琊镇政府引导该村办起了余向平家纺加工厂、信娟鞋厂、华志英服装厂等多家来料加工点,在村民没有田地的情况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异地脱贫。人均收入从下山前的1000元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元,增长了5倍。
琅琊信娟鞋厂的发展就是来料加工给山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信娟鞋厂是信华鞋业的一个鞋帮加工点,主要从事各式外贸男女棉鞋、拖鞋、布鞋等鞋帮加工业务。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该厂已由最初的20余名工人,一台注塑机,发展到了现在的45名工人,5台注塑机,厂里每天能出产4000多双鞋,成品主要出口到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
说到来料加工带给村民的变化,汤溪镇新安村村书记古志林深有感触。2002年,古志林从塔石乡葛岭村下山脱贫到汤溪,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腔热血创办了来料加工点金华市欧罗芭工艺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从2006年的30多个工人发放加工费50多万元,到现在的80多个人发放加工费130多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她说:“以前在山区收入低,一直在外打工,下山脱贫后就琢磨着做点小生意,看到政府来料加工这项富民政策,觉得很好便尝试着做了,结果证明真的是山上三百年,下山三五年。”如今,古志林的来料加工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日本、泰国、新加坡、加拿大,年收入40多万美元,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自主创业,妇女撑起半边天
除了下山脱贫、水库移民的群众热衷于来料加工,一些农村妇女、失业人员也占据了来料加工业的半壁江山。来料加工成为了她们再就业再创业的新方式。
廖金莲是婺城区沙畈乡丁久村人,2000年开始从事来料加工,是婺城区最早的来料加工户之一。现在,她的加工业务辐射到了塔石乡和沙畈乡周边的12个村。十三年前,廖金莲和中国所有农村妇女一样,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饭的生活,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廖金莲用2000元创业基金开始奔波创业,从串珠到中国结,再到“阿莲手机包”,这一路,她用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吃亏的精神,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来料加工女强人”。先后获得婺城区十佳来料加工经纪人、十佳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区政协委员、金华市党代表等荣誉。
来料加工改变了农村妇女的命运,也让许多下岗失业妇女重拾信心、实现梦想。家住城西街道河盘桥社区的周淑飞,30岁遭遇下岗,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年轻气盛的她毅然决定创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她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拉上厂里一起下岗的一帮姐妹,办起了飞亚制衣厂。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一路坎坷,一路艰辛,最后都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飞亚制衣厂已有多个加工点,解决了近百名下岗女工的就业问题,发放来料加工费300余万元。用周淑飞的话说“下岗无可畏,失业不失志”,只要肯努力、会吃苦,生活终会改善。
政府帮扶,来料加工转型升级
十年来,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百姓主体,市场运作”思路的引导下,我区来料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在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立区来料加工商会和各乡镇(街道)来料加工商会分会,将组织协调管理和民间自治管理两套体系有效地结合,为来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来料加工业覆盖全区22个乡镇(街道)90%的行政村(社区)。来料加工的发展更成为婺城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器,规上企业的孵化器,和谐家庭的稳定器,社会风气的净化器。
如今,婺城区来料加工呈现了组织网络健全、发展态势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块状经济各具特色的良好格局。每年举办各类业务对接会及洽谈会,组织经纪人赴各地开展业务对接,拓宽业务渠道;举办多期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班和加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培育区域块状经济,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模式,逐步形成了全区各具特色的加工基地,如白龙桥的假发、箱包加工,罗埠、洋埠的绗缝被加工,城东街道、蒋堂的饰品加工等,区域抱团发展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婺城来料加工接单能力。
为了保证我区来料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来料加工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利用婺城妇联网站、义乌联络处等平台扩大知晓面和覆盖面,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对经纪人、从业人员、来料加工商会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创新能力、技能水平以及服务能力;继续做好来料加工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帮助更多经纪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各级妇联将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及时为经纪人提供信息、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充分发挥区来料加工领导小组作用,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合力助推来料加工转型升级,提升婺城来料加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