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又近春夏之交,换季养生依旧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日前,记者采访了行医近三十载的金华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贾素庆,专家论点,为您品评养生之道。
四月的江南,夏季“暑湿”气候已见端倪,连日气温飙升至25摄氏度。“清凉女郎”三三两两走上街头,DQ里的冰淇淋开始火爆热销,前日里成群结队赶去踏青的人们俨然不再热衷运动。贾素庆医生提醒大家,养生无外乎衣食住行与心理调节,顺应天时变化,做好“适度微调”是不二法门。
在饮食方面,贾医生提醒大家要少吃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等,以免热性生火,引发口腔溃疡、牙痛、生疮等不良症状。所谓天人合一,夏季饮食以清淡为宜,应多吃时令菜、当季果。中医养生,五时对应五脏,所谓“春主肝,夏主心,长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肾”,四季每季末18天主“脾”。夏季“补心,养心,清心”,如白木耳、红枣、米仁、赤豆、莲子等美味甜品都是极好的选择,在中医养生中,心对应红色,故红色食物多有养心功效。此外,贾医生提醒大家,酷暑将至,冷饮虽满足了口腹之欲,切勿贪嘴,以免损了脾胃,另外,非生食食物亦不宜冷藏后直接食用。
坊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贾医生指点,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但姜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是不能吃姜的。很多人吃姜都是把姜削皮再吃,其实这样做不好,姜的皮也有很大的作用,削皮后,姜没有办法发挥整体功效,只要将姜洗干净就可以了。虽然夏吃姜对人体有益,但也应适度,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365天,不一样的倦怠源于不同节气的驱使,适应气候变化,合理作息,方能科学养生,身强体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是农耕民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星宿运转,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日渐长,夜渐短,贾医生建议,顺应天时,“晚睡早起,午后小睡”是最合理的作息方式。天气炎热,应坚持早起晨练,但应控制运动量,不宜大汗淋漓,在中医的说法中,“汗为心液”,出汗过多则易损伤津液、耗伤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致肢冷亡阳的重症。
春夏之交,气温波动频繁,时尚女郎早早穿上夏装,偶尔也免不了挨冻,贾医生提醒,“春捂秋冻”,女郎们爱美的同时应做好保暖,避免日后出现关节病。此外,时而出现的雾霾天气对人体补水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戴个口罩,抹一层保湿护肤霜都显得尤为必要。夏季防晒护肤,防晒霜应讲究科学使用,暴露在阳光下应适当涂抹。此外,个人体质千差万别,做好合理养生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体质偏热者宜喝绿茶、苦丁茶、金银花茶、菊花茶等凉性饮品,体质偏寒者则宜选择红茶、普洱茶、玫瑰花茶等,体质略显肥胖者选择荷叶泡水为更佳。贾医生告诉大家,人体体质是会改变的,建议大家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做体质识别后再做合理调养。
最后,贾医生为大家提供了一份较适于大众的夏季调养食单。
贾医生说,中医认为,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取营养。同时夏天人们食冷饮和瓜果较多,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疰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奋精神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药粥护脾益胃:
莲子米仁粥:莲子、白扁豆、米仁各100克煮食。
糯米百合粥:银耳25克、百合50克、绿豆25克、糯米50克煮粥食。
山药茯苓米粥:山药、茯苓各100克,炒粳米100克煮粥食。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100克煮粥食。
莲子山药粥:莲子50、克山药100克、粳米50克煮粥食。
炝拌什锦: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调料若干。功效:清暑解热。注意: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种毒旦白,加热毒性大减,故要焯透。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3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功效:清热泻火。注意:糖尿病人冰糖改为木糖醇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