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艾青诗歌的文章,好像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回想起来才发现已经有四年了。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写好修改过之后,再次交给导师审阅,我有几天相对空闲的时间。那几天我记得就是看了艾青的传记和他的诗歌。
艾青虽然是我的同乡,但对于他的诗歌读得并不多,除了中学课本上他的诗歌之外,对他了解很肤浅。哪怕在以前准备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时候,也只是匆匆看了几首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因为匆忙也谈不上什么深的感受。而博士论文写好之后,我之所以想起看艾青的诗歌,是因为想从他的诗歌里找些资料,我做的博士论文是关于我的家乡——金衢地区的经济史。
看过之后我的收获果然不少,艾青毕竟是一个著名的乡土诗人,诗与史向来是不分的,因此可以很轻松地从他的乡土诗歌中找到我需要的资料,比如关于溺婴、关于他家的店铺和土地,等等。然而我并没有把这些资料补充到论文中,因为相关的资料已经有了,更多的列举似乎没有必要。
但是,从艾青关于描写家乡的诗歌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艾青,和一个真实的家乡,以及从艾青身上折射出自己对家乡的影子,竟然与艾青是那样相同,虽然我与他已经相隔了好几个时代。我想把这些写出来,但一直没有能够写下来。今天是入秋来连续几天下雨窝在家中,本来是在看我将要出版的博士论文,才忽然想起要写这篇文章了,也许今天不写,又不知到哪年哪月了。
当人们说艾青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时,总喜欢引用这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其实在艾青的心里,对于乡村和土地是有着非常深的爱恋,同时又有一种希望彻底改变乡村的贫穷和落后的强烈愿望。因此,在他的笔下,乡村往往是衰败、贫穷、可怜和愚昧的象征。当他离开家乡到巴黎留学时,心里这么想:
快些离开吧——
这可怜的田野,
这卑微的村庄,
去孤独地漂泊,
去自由地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