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村嫂各展才艺 腰鼓秧歌尽显风采
每当夜幕降临,优美的音乐便在汤溪镇汤溪村小广场响起,五彩的灯光下,村民们聚集一起,健身、打球、跳舞、嬉闹,热闹非凡。除了汤溪村外,该镇的仓里、寺平、下新宅、中戴、前宅等村,也经常组织文艺表演队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汤溪老年大学的范树有说:“没想到老百姓的文化热情这么高,健康的文化活动,使一些棋牌室都没生意了。”
汤溪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以前,就有许多大会堂、小学校舍、祠堂庙宇,但都年久失修。汤溪镇党委、政府结合文化示范村创建,将这些闲置场地与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结合起来,并与老年协会活动场所相整合。同时,实施多村资源整合,实现多村资源共享。在村落集中的区域,选择性地推行多村一中心模式,建设两公里文化服务圈,通过加大对中心村的投入,保证周边村庄文化资源的供给,减少投资浪费。特别是该镇培育的寺平古村落旅游特色村、鸽坞塔畲族民俗风情村、前宅丰子恺祖居地、后山徐激情演出等一系列文化特色村,成了当地农村的品牌文化项目。特色村的培育使群众文化热情得到迸发,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建设的内驱力增强了,推广大众文化、打造精品文化基础也稳固了。通过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受到熏陶教育,文化队伍得到锻炼。
自春节以来,汤溪镇的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该镇后山徐村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就举办了5场激情文艺晚会,演员全部由村民组成,节目内容有打击乐、舞蹈、汤溪山歌、快板、马灯、舞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演。这些农民自发组织的草根剧团,规模小、形式灵活,两三个人就能演一场戏。虽然条件简陋、道具服装简单,但演出的剧目非常有生活气息,深受村民喜爱。据统计,春节过后,全镇共有婺剧演出70场,舞龙舞狮18场,文艺汇演20场,有25个村开展了文化活动,占全镇行政村的35%,这些文化活动仍在有序进行。特别是在首届婺城油菜花节期间,汤溪镇农民还聚集在寺平古村,进行了古筝、二胡、道情、婺剧折子戏、畲族民俗风情等表演,并开展了踩街活动,还举行了11支腰鼓代表队和21支广场舞代表队的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农村文艺表演队伍的才艺水平。
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汤溪镇72个行政村中已有43个行政村获得了区级以上的文化示范村荣誉,剩余的29个村今年全部要求创建区级文化示范村,实现文化示范村全覆盖。现全镇拥有文艺队伍140支,表演人员1300人,室内文化活动场地8000平方米,室外文化活动场地22000平方米。广大农民享受着越来越多文化阳光的滋润,农村文化建设活力大大激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我们有自己的图书室、文化室,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文艺表演、技术比赛、健身活动,来汤溪游玩的城市居民说,现在农村文化生活这样丰富,可以和城市相媲美了。”汤溪文化站站长楼思明自豪地说。
下一步,汤溪镇将拓展文化发展领域,把农民创作的节目、手工制作的美术品展示出来,推动文化建设和活动的展开,并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百村展演大赛、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充分利用农民自己的文化组织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让更多的农村明星从田间走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