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遍布全镇52个行政村,全镇常年月均加工人员达5000余人,今年1~6月,发放加工费2132.8万元
“找假发加工就找白龙桥镇的尹春龙,他的假发带动了整个义乌市场,在去年的义博会上,尹春龙获得了全国妇联颁发的‘来料加工产品创意优秀奖’。”6月30日,在婺城——义乌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上,义乌市妇联主席刘艾春高度评价了白龙桥镇的假发加工业,“世界杯赛场上,外国友人头上那些红红绿绿的假发,大多是白龙桥镇经纪人加工的。”刘艾春说,来料加工已经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
假发是白龙桥镇的特色加工品牌,目前全镇从事假发加工的经纪人有8人,假发加工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以虹路、楼家、择住邻、郑岗山为主的假发加工区域,每年加工的假发量占整个义乌市场假发加工总量的80%以上,去年,假发加工费收入达700万元,占全镇发放加工费总额的25%。尹春龙告诉记者,他从1998年开始进行假发加工,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现在他还可以进行来样、来单制作,而且通过网络接到了很多订单,去年,发放加工费230多万元。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白龙桥镇党委、政府针对开发建设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妇女和闲散劳动力不断增多的现状,将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制定措施大力扶持来料加工业,全镇已经有假发、箱包、头花、饰品、服装、单爪等加工产品上百种。据了解,到去年底,全镇来料加工经纪人从2002年的27名增加到92名,累计发放加工费17200万元。今年1~6月,发放加工费2132.8万元,同比增长10.6%。白龙桥镇连续多年被授予婺城区来料加工先进单位。
虹路村的来料加工经纪人王桂英不仅在白龙桥镇上设立了4个加工点,有1000多名妇女为其加工产品,而且她把加工点遍布到了婺城区的50多个村,按照“一村一款”的形式,把活分配到各个加工点。白龙桥57岁的汤小妹是其中一位加工人员,她告诉记者,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伤了脚,虽然腿脚不便,但来料加工让她呆在家里就能一天赚上20多元用于贴补家用。
“现在,来料加工已经遍布了全镇52个行政村,全镇常年月均加工人员达5000余人,来料加工较为集中的虹路、择住邻、尤力、楼家、潘村垅等村,从事来料加工的总户数已达全村总户数的35%以上,其中虹路村加工人员达200余人,全村年加工费总收入达近百万元。”白龙桥镇党委书记吴见孙高兴地告诉记者,白龙桥已经形成了村村参与来料加工的良好氛围,来料加工就象“星星之火”被点燃了,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经济”和本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