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丰富民主意涵
一提到民主,人们往往想到多党政治、自由竞选、舆论开放、军队国家化、分权制衡等。从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这种版本的解读会因为难以达成政治共识而制约中国民主化的积极探索。因此,如何化解或避开这些约束性障碍,开发民主建设的新领域,从而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寻找可行的路径,这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民主意味着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归根到底在于保证公民表达和参与的制度供给。所以,所谓的民主化建设,其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制度供给水平,以保障公民拥有并能够实现表达和参与的机会。因此,民主在今天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方式(也即“民主治理”)。民主作为一个复合概念说明,民主建设有着多项任务和多重路径,你可以不搞全民公议、公投、公选、公决和公审(事实上那也未必是一种“善治”的形式),但你必须提供足够的公民表达和参与的渠道;你可以不搞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但你必须建立约束政府、制约权力的有效机制。
之前,中国政治不以彰显“公共性”为特征,少有“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和“公共预算”等概念,多的是“家天下”观念下的“国家决策”、“国家管理”和“国家预算”这样的概念。“政府主导+全能主义”集中概括了这一特性。这种特征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利益走向多元化、民众的独立自主意识被普遍激发的今天,因民众表达和参与制度供给不足而越来越变成了“短板”。因此,中国的民主建设说到底就是要走出公共性匮乏的困境,为民众表达和参与诉求提供制度供给,真正实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中国民主化建设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明确对于执政者的要求,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为民作主”的做法,创造和维护一种“公共平台”支持民众表达诉求互相博弈,从中发现公共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全能主义管理所遭遇的困境,而且可以极大地开发制度合法性的资源,改善管理绩效。具体而言,民主建设意味着提供民众表达和参与的制度渠道,这些制度同时满足了社会管理的功能,具有改善治理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的情况下,它因为创造了纠偏机制(克服政策和制度“偏离轨道”的倾向)、平衡机制(抑制社会贫富极化、避免政府被利益集团所“俘获”、克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官员激励和问责机制(堵塞政治体系中官员“搭便车”的漏洞)、腐败治理机制(利用体制外的资源达到“治官”、“治政”的效果)等而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社会开放和民智开启之后,民意要表达,公民要参与,这是大势所趋。面对民主趋势,可行的办法就是疏通民意管道,提高制度供给水平。因此,民主化与其说是设计出来的,毋宁说是应对出来的。换句话说,“民主模式”的不同版本,不过是不同国家针对民众的参与要求一步一步应对的结果。客观地说,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在应对民意,实现政治的“公共性”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所谓“中国式民主”的说法,并不表明中国已经具有了另一种定型的民主版本的现实性,充其量仅仅意味着中国政府旨在化解大众参与压力,进而实现“民主治理”目标方面的可能性。不墨守成规,不刻意追求与别人的不同,以务实态度为原则,以现实问题为出发,以改善治理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内容,用改革创新来丰富民主之意涵,这恐怕是中国民主建设的唯一出路。 ——资料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9月(上)
当“好莱坞”标志遭遇开发商时
洛杉矶市政府筹措到1250万美元资金,可以买下周边土地的所有权,当地著名地——“好莱坞”(HOLLYWOOD)标志景观得以保留。洛杉矶政府之所以筹集巨款买下“好莱坞”标志周边的土地,是因为拥有该土地的开发商计划在这里建设山顶豪宅,当地政府和民众认为在著名地标旁大兴土木会破坏景观。
来自大洋彼岸的这一消息给我们带来许多的联想。
其一,洛杉矶市政府站在公共利益一边。60多年来,由于这里美国电影产业的兴起,好莱坞标志已成为世界电影之都的象征。正如当年的好莱坞明星、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所言,“好莱坞”标志是“梦想、机遇和希望的象征”。不仅如此,好莱坞电影所占据的国际市场还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益,并且成为美国向世界各国输出其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好莱坞”标志不只是归属于好莱坞商会的财产(这一标志已经成为洛杉矶市著名的景观,它的图案被印在纪念帽、衬衫、杯子以及其他一些小装饰品上,每年带来千万美元的收入),而且具有某种“公共利益”成分。所以当开发商计划在其周边建设山顶豪宅时,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一边是开发商的利益,一边是“公共利益”,政府该站在哪一边?在这一事件中,人们看到,洛杉矶政府并没有站在开发商一边,而是站在了“公共利益”一边,与民众一起保护“好莱坞”标志,政府在这里扮演着公共利益维护者的角色,而不是开发商利益的代言人。
其二,洛杉矶市政府采取的手段是购买土地,而不是强制征收。美国也有财产征收制度,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拥有强制取得私有财产,将其转作公共使用的固有权力。但是在素有重视私权、防范政府权力传统的美国,政府的此项权力是受到宪法及其他法律的严格限制的。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凡私有财产,未有公平补偿,不得收为公用。”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无论何州,不得制定或施行剥夺合众国公民之特权或特点的法律;亦不得未经正当法律手续前使任何人丧失其生命、自由或财产,并不得不予该州管辖区内之任何人以法律上的同等保护。”
显然洛杉矶市政府没有采取无视土地所有权人是否愿意让出土地的强制性手段,而是与土地所有权人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以1250万美元购买“好莱坞”标志周边138英亩土地的协议。这样,既达到了保护“好莱坞”标志的目的,土地所有人的利益也得到了公平的补偿,充分彰显了美国宪法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这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
其三,洛杉矶市政府没有谋取“私利”。洛杉矶市政府通过“公共土地信托基金会”积极筹措资金,买下周边的土地,开辟为公园,这既保护了“好莱坞”标志,也为当地市民和游客增加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
其四,洛杉矶市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矗立在洛杉矶市以北山顶上的“好莱坞”是好莱坞这个世界电影之都的标志,更是洛杉矶市著名的景观,至少可以成为未来的“文物”。
由于国情不同,大洋彼岸的所作所为未必都值得我们效仿,否则即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嫌。然而,在涉及公共利益、私人权利等问题时,政府应采取怎样的行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的,应该有个基本的尺度。相信这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市政府保护“好莱坞”标志的报道,会给我们的地方政府以必要的启示。
——资料来源:2010年9月20日《学习时报》
如何认识创业型经济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面对世界经济的调整,要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一些学者提出要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使其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那么,什么是创业型经济?发展创业型经济有何意义?应该怎样发展创业型经济?
创业型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德鲁克在198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创业型经济主要是指以大量新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经济形态。在他看来,实现经济体系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型,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后,许多学者对创业型经济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学者经过研究证明,那些拥有较多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反之则具有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创业型经济是“打赢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不过,目前对于什么是创业型经济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概括地说,创业型经济是以创新和创业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更关注拥有某项知识的个人通过创业活动实现知识外溢,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主要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是创业型经济的核心内容,而创业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创业者通过“自谋职位”和“自我雇佣”实现就业,是对传统的通过“存在职位”和“他人雇佣”实现就业的突破。同时,一人创业往往可以带动多人就业。因此,发展创业型经济可以极大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二是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个重要根源就是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创业是将不同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利用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误”。只要那些新创立的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就说明存在相应的市场需求,其对资源的整合、配置是合理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而如果新创立的企业倒闭,则表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其对资源的整合、配置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创业型经济通过大量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倒闭,发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更好地实现了市场供求平衡。而这种市场供求平衡的自发调整力量会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优化经济结构。而且,由于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知识和技术创新,所以它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降低经济发展对物质生产要素的依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实际情况看,应优先抓好两项工作。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主体。没有创业主体,发展创业型经济就无从谈起。应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人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营造一种尊重创业、鼓励创新、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一般创业者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争取风险投资也绝非易事,依靠亲朋好友的支持又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资料来源:2010年8月3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