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规模经营
——关于洋埠镇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粮食生产者在逐步减少,粮食消费在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又面临着土地和淡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粮食生产功能区确立了粮食生产的主体地位,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当前粮食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确立意义重大。
洋埠镇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及9个村1884户,人口5135人,耕地面积6100亩,粮食播种面积4420亩。早在2006年我镇在五四村建立120亩高产示范方,通过试验、示范,突出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引导农户科学种田,通过实行水稻直播“五改”高产栽培技术和“五统一”管理制度,全年粮食产量上了新台阶。
2010年我镇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被确立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现在我镇计划用3-5年时间,对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实行全覆盖,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第一期:2011年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及6个村1042户2912人,耕地面积3495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面积2200亩,通过积极努力,建成一个集“旱涝保收,解决抛荒,先进科技,八统一服务,高产高效”为一体的粮食生产功能区。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镇多次研究粮食工作,认清粮食生产落后的根本原因,找准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症结所在,从品种改良、示范带动、技术引进、集约经营等方面入手,努力破解粮食生产制约要素,探索出了一条以水稻高产示范为龙头,辐射带动全镇粮食生产的高效粮食种植业之路。现就我镇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如下几点的思考:1、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需强化联结点,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
通过借鉴周边粮食专业合作社成功经验,并结合我镇高产示范方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际情况,于2009年、2010年分别成立了金华市野猫畈粮食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专业社以“指导农户搞好粮食生产、引进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的龙头作用,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今年我镇对功能区内的1000亩核心示范方土地进行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通过种粮大户带头树立榜样,使得农田得到统一经营管理,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从品种引进、技术培训、队伍建设,服务设施等方面积极做好粮食功能区建设。
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需抓住关键点,扎实开展“八统一”管理
在粮食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我镇全面推广“八统一”管理,即: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品种布局、统一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水浆管理、统一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八统一”管理为主的一系列高产高效、省工节本的农业先进技术和服务技术,努力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生平。
3、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需找准突破点,全力抓好各项配套服务
(1)建立组织,宣传发动。我镇专门成立了洋埠镇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同时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调动农户提高种粮积极性,为抓好粮食功能区建设打下基础。
(2)加大投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去年,镇、村两级投资112万元用于改善功能区内基础设施条件,今年计划新建和修建水渠14530米,涵管400米,机耕桥2座,机耕路修建7840米,农田支渠小闸门100座,进田预制板500米,新建闸门2座,确保功能区内灌溉水渠充足,道路便于农机化作业。
(3)专业指导,培训到位。聘请区农技站治保土肥站站长为技术顾问,指导和帮助功能区建设,为使农户掌握粮食高产栽培技能,近期我镇将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并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努力提高农户种粮水平。
4、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需突出创新点,积极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推进现代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我镇准备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服务中心,建立300平方米育秧中心,配备烘干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育秧流水线、粮食快速水分测定仪、仓储等设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租赁经营”、“全程托管”、“菜单式服务”等服务模式的发展,对功能区内的散户、小户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作业服务,使野猫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为我镇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作者系洋埠镇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