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馒头又给食品安全染了色 4月1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海的粗粮馒头不仅添加色素、甜蜜素,虚报生产日期,而且还把过期的馒头回收重新加工后再出售,而这家生产馒头的作坊每天要给上海的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连锁超市供货,每天有3万个问题馒头进入各大食品柜台。
今年“3·15”以后,食品行业就没安宁过,而且牵涉的都是人们曾经非常信任的厂家和商家,先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现在则是上海的染色馒头案。如今,人们的心头只盘着一个问号:在我们的身边,到底还存在着多少未被发现的“染色”馒头?
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虽然上海方面表示一定要严查到底,但是,根据经验,这个闹得轰轰烈烈的染色馒头案最后还是会被当成一个个案,而只要被定为个案,那就证明这事情只是一个意外的特殊情况,情况再恶劣,也不会具有什么行业影响,当然,也就不会在食品行业里面引起多大的波澜。
当然,为了这个染色馒头,除了生产厂家外,还有很多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说,卖染色馒头的超市就会付出买教训的钱,承诺消费者可以凭小票去“退一赔十”。当然,监管部门也必定会有人为此而受到处分等等。因为,此次涉事的上海盛禄可谓“两证齐全”,不但拥有营业执照和蒸煮类糕点和酿酒两个食品生产许可证,甚至还拥有“重质量守信誉争创百家质量信誉双保障优秀企业”的奖牌。这些金字招牌都是有关部门给的。
不过,谁都明白,这样的“惩罚”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关键,那就是一直以来,对制造问题食品的厂家,对销售问题食品的商家,还有对失职的监管部门实在是太仁慈了,对问题食品的仁慈就是对消费者的最大伤害。可是直到现在,这些问题食品的制造者、传播者还是没有被施以重手,所谓的惩罚性赔偿居然还是简单的“退一赔一”和“退一赔十”。
食品安全和醉酒驾车一样,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而从对社会的危害性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更大。现在醉驾可以入罪重罚,为什么拿这么多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的问题食品制造者还是被轻轻放过呢?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对问题食品还是仁慈下去的话,“染色”馒头肯定还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制造出来。
——资料来源:2011年4月18日《金华新闻网》
富二代”的真正财富
“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出了一本自传体新书——《做你自己》。他在中国做推广时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年轻时曾为一部音乐剧巡演筹款,那些投资人、赞助方都很不解:这么点小事,向你父亲要不就得了吗?彼得当时深感失落,费很大的劲强调自己是“彼得”,而不是“小巴菲特”。但现在他很理解父亲先让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由他来负责的做法。“这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其实,彼得仍然具有天然优势。作为美国知名音乐人、“艾美奖”获得者,他可谓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富二代”之一。从生下来开始就具备各种优势资源,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起点。而且即使彼得真的陷入困难,巴菲特也会有限度地提供支持,这样彼得在竞争中肯定比别人有底气。
当然,做彼得这样的“富二代”也未必完全是好事。在美国,由于种种原因,“富一代”的成功总是受到广泛质疑,“富二代”也经常与不光彩的新闻联系在一起。他们成功,似乎是必然。他们颓废,也符合“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他们的奋斗历程从一开始就会处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
“股神”选择不把家产留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创造”自谋生路的环境,其实相当高明。有人说这是“股神”的炒作方式,为了博个名声;也有人说这是美国遗产税太高的缘故,不把钱财散光也不会给子孙留下多少。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现实中选择这样做的依然很少。
中国曾有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很形象地解释了“富二代”的财富问题。有位富裕的老汉临死前把两个懒惰的儿子叫到床前说:“咱家的田里埋有一箱银元,你们如果没钱了不能卖地,可以去地里挖。”两个儿子没几年就把家产都败光了,无奈之下只好去挖老汉留下的银元,但把所有的田都翻了一遍后也没有发现。为了不浪费劳动,他们只好在松了土的田里种上庄稼,准备度过这一年再说。秋天丰收了,两个儿子把打下的粮食卖掉,正好换回了一箱银元。他们这才明白老汉的良苦用心,从此开始依靠劳动致富。
“富二代”真正的财富,不应是与生俱来的富贵,而应是父辈致富的经验和信心。简单地直接继承家族已有的物质成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创业历程,绝难体会到父辈奋斗后的成就感。而且在迷失中,往往会走上依靠炫富来强调已有成就感的歧路。正如巴菲特对儿子的教诲一样,“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个银勺子的人,最后可能变成背上扎着银匕首的人,因为他们容易产生权力感而鲜有成就”。
——资料来源:201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干部论坛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强调的是科学的决策确定后,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抓落实;强调的是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好的措施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今年工作的大政方针、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已十分明确,关键是全力以赴抓紧落实、抓好落实。
抓落实必须抓具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伟大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成就的,任何工作只有具体才能深入。从具体事情抓起,就是要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每项措施、每个项目都要有方案、有要求、有载体,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时间进度,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落实,决不能大而化之。倘若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那么,再好的方案也等于零,再好的决策部署也会落空。
抓落实必须抓重点。我们要善于抓大事、议大事,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解决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重点抓住了、抓好了,全局工作才能搞活、出彩。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条成功经验。我们要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任务,突出抓好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重要项目,选好切入点、找准着力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
抓落实必须抓成效。花开要有果,掷地要有声。干工作、抓落实,最终是要见成效。拿不出成效,形不成亮点,就好比推舟于陆,劳而无功。对认准的事情要扭住不放,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切忌日计有余、岁计不足。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期待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戒依样画葫芦,上下一般粗,真正把工作落到最基层,做到群众心坎上。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思想上“挂号”、工作中“上账”,加强督促检查,经常盘点一下,看一看确定的任务哪些还没有做,哪些做得还不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年之计在于春,坚持不懈抓落实。让我们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乘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和煦春风,以只争朝夕、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力争各项工作取得累累硕果,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资料来源:2011年2月17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