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筑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才能够有生命力”
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山西的古建筑。山西我去过多次,可以看到保护得很好的古建筑,比如说非常有名的佛光寺东大殿,这个建筑是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妻子林徽音在五台山发现的。梁思成当时很不服气,因为日本人说中国已经找不到唐代建筑,要想写一本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只能跑到日本去。梁思成不中这个邪,他跋山涉水找这个建筑,找到时非常兴奋,夏天里,蚊蝇毒虫众多,他们也顾不了,直接对古建筑进行测量勘察,包括一些史地文献查找。佛光寺东大殿也是我们学建筑学或者说学古建筑的一个圣地,只要你学建筑都应该去这个地方看一下。除了佛光寺东大殿,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这个应县木塔,它是现在世界上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现在的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你想造得再高都可以,但是古代的话,全木结构的能够有五六十米,那就相当了得了。这是辽代建筑,距今有千年历史。因为这些建筑都写入了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所以现在都保留得非常完好。
山西也有保留非常糟糕的建筑,近东南的一些建筑,因为它们都是在荒郊野外,没有得到一定的保护,这些都是小寺庙,年代很久远了,都是金代、元代的建筑,但是它失去了宗教功能,渐渐地荒废在田野中,虽然已经是国家级的文物,却是非常残破。山西西北部的一些建筑,我当时跑到那边去,七八月份,特别炎热。李家山那地方,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他们的生活饮用水也就是山脚下一口水井而已,每天六七点钟,都会到山脚下排队取水,我当时问老百姓,这样恶劣的环境,你们苦不苦?山西人很淳朴,他们说习惯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已经习惯这种很落后的生活状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老房子、古建筑,只要是有人居住,它就能够幸存下来。万一这些百姓迁到城镇去的话,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掉。说到底建筑必须要适合当代人的生活,那么它才能够有它的生命力所在。
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值得我们金华借鉴的古城保护,就像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旅游开发,已经使它整个县城的GDP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他古城,如丽江古城,通过商业旅游开发,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正定古城,原来非常穷,现在成了河北旅游的重头戏。徽州的建筑特色和我们金华比较相似,徽州和平遥可以作一个对照,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在明清时期,名噪一时,它们的建筑特色也很迥异,非常幸运的是,这两座城池的文化都能够延续到今天,能够让现代人去了解它。但是一些老街区、老城乡存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就像海口老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海南岛的村民去东南亚经商,积蓄了资金以后回到本土兴建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建筑,比如人们称之为骑楼的建筑,因为海南岛比较炎热,雨水较多,通过这种骑楼的造型,人们在下面进行买卖活动非常方便。海口老街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老街我改造以后要不要回归到这些住户去经商?在旧城改造与经济利益面前,这个文物保护究竟应该怎么样来做?
4“金华浓缩了各个地区建筑风格为一体”
金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我们发现金华处于浙江中部,在金华的南部有丽水、温州,这是浙南民居,做法比较古拙。靠近西部是衢州,衢州再过去是徽州,徽派建筑对金华的影响非常大。再来看绍兴、宁波一带,这是属于浙东地区,金华浓缩了各个地区建筑风格为一体,再结合东阳木雕这种传统工艺,比如金华的乡土建筑,在整个浙江省而言,都是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价值也非常高。
讲到金华建筑,首先要提的就是唐大中十一年的经幢,位于金钱寺,这个经幢是我们金华现存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公元857年,很巧合的是,它和梁思成发现的佛光寺是同一年。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有所不同。我们讲的建筑就是一个空间,人为的一个生产活动的空间。但是它没有空间,只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这种标志性建筑一般是在寺庙里面,在这个上面刻了很多陀尼经,和尚、信徒可以绕着这个经幢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做一个祷告。
天宁寺,外观看起来不怎样,却是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一千多年。它在元代的时候又做过大修,有些构件拆掉以后做了一些修补,现存的建筑离现在也有七八百年历史。武义的延福寺和它相差一年,但是风格上差别很大。因为金华在宋代的时候作为杭州的陪都,离朝廷比较近,整个建筑比较官式,武义的延福寺,深山藏古寺,很有地方特色。至于金华的桥,比如义乌的古月桥,南宋建造,和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很像,虹桥是木结构,义乌的古月桥是石结构,但整个框架体系完全一样,只是用石头仿制木头。
除了唐、宋、元时期的建筑,金华遗存最多的是明清建筑,散布在金华八县市下面的各个乡村,甚至在深山老林里面也能找到非常精美的明清时期建筑,明代的建筑比较大气,包括它的屋顶,它的梁柱都非常大气,非常憨厚。到了清代,建筑就开始花哨起来了。如果拿明清建筑作一对比,那么明代的是男性的大气,清代的就是女性的娇美。
从这么一条脉络下来,金华可看的东西还很多。金华各个市县保留了很多古村落,诸葛八卦村、寺平古村、俞源星象村、山下鲍村。其中有一种形制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商业集市,比如说兰溪的永昌古街、义乌的佛堂街、金东的孝顺古街,可以算作婺商当时的一个雏形。书院则是另外一种形制,有鹿田书院、永康的五峰书院、兰溪的仁山书院,金华自古有小邹鲁之称,宋明理学非常发达,因为这种文化背景导致我们金华这种古书院非常密集,特别是兰溪,听说朱熹也在那边讲学过,金华有些消失的书院,比如说丽泽书院,应该就在现在旌孝街这个位置,现在已经没有了。讲到书院的话,人们可能就会想到科举,其实金华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制,叫作考寓,属于科举类的一种建筑模式,现在也比较少见,现在的金华文物局原来就叫作永康考寓。
至于说到古塔,古方的洞山塔,则是金华市本级唯一的一座古塔,明万历年间建造。说到廊桥,我们会想到廊桥遗梦,像兰溪的通洲桥,武义的熟溪桥,永康的西津桥,除此之外,有拱券形式的叫作石拱桥,还有一种叫石礅平梁桥,它没有拱券,只在桥墩上面铺了石板。还有各种各样的祠堂,兰溪的祠堂都有砖雕的门廊,到了金东区一带,它一般都是八字开的墙门建筑,有点像以前的衙门。徽州建筑有三雕,金华建筑也有三雕:木雕、砖雕、石雕。除此之外,金华建筑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天井比较开敞。它和徽州的不一样,徽州人,寸土寸金,对土地买卖看得比较紧,天井比较小。我们这边,地大物博,天井就开敞。
金华还有很多牌坊建筑,离我们最近的牌坊是在东关,小区里面还保留着一个牌坊,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除了贞洁牌坊之外,还有一些荣恩牌坊、乐善好施坊等,表达了老百姓对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标榜。在乡野,还可以看到很多戏台,婺剧最早称之为义乌腔,明中期就有的一种唱腔,与徽腔相融合,结合而成一种地方戏。明代只是婺剧的起步阶段,很多戏台还是移动式的,唱戏的时候可以拖出来,不唱的时候又推回去。到了清代,家家户户都有人听戏了,整个村落里面就有了固定的戏台。金华的名人故居也很繁多,如艾青故居、施光南故居等。离我们最近的近代建筑,比如位于酒坊巷的台湾义勇队旧址,老火车站,还有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塘雅的浙江省立职业农校,虽然不属古建筑,但也能充分展现我们金华的整个历史脉络。
5“古建筑也是因为有人才可爱”
金华古建筑的保护任重道远,出于老房子本身结构、材质的缘故,自然坍塌时有发生,无人居住后,屋顶坍塌,导致整个结构开始腐烂,如此精美的建筑也就轰然倒塌了。一种是意外火灾,遭遇了之后,完全无法挽救。一种是环境侵蚀,整个建筑完全被现代建筑包围了,一方面整个风貌破坏了,新建筑的一些设施对老房子的排水、整个台基部分都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破坏。一种是人为改建、人为拆除、人为偷盗,甚至是市场交易,东阳歌山就有专门出售古建筑的这么一个市场,老百姓把老房子卖给买家,买家在这个地方进行修补,再行出售,这也是古建筑的一种命运。我觉得老房子只有待在它原来的地方才有价值。一种是破坏性维修,在老房子上面刷了一层厚厚的油漆,他们觉得这样子修旧如新才是光宗耀祖,古建筑维修我们讲究一个修旧如旧,保留它原来的风貌,给人一个识别性。一种是异地搬迁,整栋老房子搬到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给它建造回去。武义的芳华园,一个老板就把一些老房子收购回来,在公园里把它修造回去。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也是迫不得已的改造。一种是原地修复。它只是在不破坏原来建筑的前提下做了相应的改动而已,比如里面也有了卫生间等便民设施。
我认为,古建筑保护并非政府部门全额负担,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全民保护的方法延续下去。古建筑保护面临的困境还很多,甚至中国文物法和物权法也有很多矛盾之处。把这个古建筑作为“全民保护”,发动所有人对古建筑价值、保存意义进行了解,继而有所保护,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古建筑保护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化认同,所谓的文化认同,就是说我觉得它应该活下去,它就应该活下去。这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当然古建筑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现代人”,这个建筑只要能够为现代人服务,它的生命就能够得到延续;如果它空在那里,空着空着也就没用了,废弃了。还是要以人为本,古建筑也是因为有人才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