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
君子交谊淡如水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现代人的友谊变味了?”进行调查。在2012个受访者中,7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其中6.7%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99.6%的人认为“纯友谊”越来越少;75.5%的受访者表示,当下友谊变味了,很多人交友是出于利益考虑,如今已鲜有“君子之交”。
2000多人的微型调查,我们不能就武断地下结论:现代人的友谊已经变味了。但是,至少应该看到,在交友这个问题上,现代人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60.7%的受访者认为,罪魁祸首是“拜金主义横行”。很多人把朋友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刻意去结交官场、生意场上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使“交朋友”带上了许多功利色彩。而出于功利目的的交友,就不是“交友”,而是“交换”。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交友这个问题上,历朝历代有着很多名言和故事。《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而《庄子·山木》也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意思就是君子志同道合,他们交友不求私利,友谊像水一样淡。小人结党营私,他们以私利交换,他们的交情像甜酒,味甜,却变了味,不那么纯洁了。
翻翻浩瀚的中国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的君子之交,生死之交。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人以“高山流水”来形容朋友之间的默契和心心相印。而“高山流水”也成为交友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求亲情、爱情和友情。而衡量一个人做人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真朋友。有些人在位上时,三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门庭若市,忙忙碌碌,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感觉很好。然一旦从位上下来后,就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于是,就大骂朋友不上路,友谊被狗吃了。其实,这些所谓的朋友看重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手中的权力。他们与你之间从一开始就只有利益,没有友情。我有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相当一级的干部,整日春风得意,身边的朋友很多。当时,我就曾劝他,要多交几个真朋友,他也不当一回事。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他从位上下来了,一下子就没人理他了,这使他很伤心,感到被朋友抛弃了。我说,其实你不必伤心,因为你还有我们几个真朋友。那些以前围着你转的所谓朋友,他们不是同你交朋友,而只是与你的官位交朋友。现在,既然你的官位没了,他们当然也就弃你而去,与新的官员交朋友去了。
有关专家认为,出现友谊变味的问题,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相应的教育和思想品德工作却没有跟上。再加上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单一化,“一切都向钱看”。客观地说,友谊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所以,朋友交往中有一些“得到”或者“付出”,也属正常。当今社会对功利性人际交往的崇拜却愈演愈烈。特别是官场上部分人的任人唯亲和权钱交易,导致很多人打着交友的幌子钻营能对自己的仕途起到帮助作用的人际网络。说穿了,这不是交朋友,而是一种利用和投机。
罗曼·罗兰说:“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宗珍贵财富。”也有人认为:“友谊是人生的最大的愉快。”那么,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以为,要还友谊以纯洁,让“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纯友谊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资料来源:201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典型学习
仰望杨善洲
从普通农家子弟到革命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从党的基层干部到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从退休的老干部到植树造林的新干将,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人生轨迹。这是有形的生命痕迹,以农村始,以农村终,始终围绕着杨善洲家乡的大亮山,始终围绕着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各族群众。这是无形的精神丰碑,讲述了一个共产党人执着理想信念、致力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镌刻着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谋福祉的非凡业绩,张扬出一个志虑忠纯、品行高洁的人的光辉境界。这些,凝聚成一个仰之弥高的形象,值得我们对照反省,值得我们学习追寻。
杨善洲毕生笃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他把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了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事业终身奋斗的实践。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永远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他谢绝按规定把母亲和妻儿转成城镇户口,在县城边上建了房又卖掉还债,退休之后不享受去省城养老的待遇。他从地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退而不休,仍像老农一样,毅然上山,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始了植树造林的新事业。古人说,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他不治家业,拒绝各种符合规定的物质利益,老了又把价值几亿元的林场无偿地交给国家,至死也只有聊以栖身的几间茅屋,真正说得上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仰望杨善洲,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理想信念方面同他的差距有多远,从而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强化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更加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杨善洲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古人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顺民心、厚民生,就需要真抓实干,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努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杨善洲从20多岁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努力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解难事。他身为一方领导,肩负民生福祉,一年大部分时间奔走乡间,足迹遍及保山所有县乡,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疾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他随身带着农具,经常帮助农民插秧收稻,他说:“与群众一起劳动,了解到的基层情况最真实。”群众的穷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深自责。他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不安宁。”他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改变边境乡村的贫困面貌,着力推动群众脱贫致富。他对群众怀着一种谦卑和敬重,怀着一种质朴的天然情谊,事事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他为保障民生,曾停建地委大楼工程;对素不相识的人,不辞劳烦施以援手。仰望杨善洲,我们要反躬自省,在坚持群众观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方面同他的差距有多远,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着力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联系,着力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杨善洲始终艰苦奋斗,展示出奋发向上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艰苦奋斗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前进、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杨善洲来自农民,根在农村,深深懂得干事创业需要艰苦奋斗,改革发展离不开艰苦奋斗,安身立命也在于艰苦奋斗。他下乡轻车简从,三个人一辆车,就是一个战斗小组,直奔田间地头。到了饭点,老百姓吃啥他吃啥,饭后结账。“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了他本可以安享天年,却又上山植树,劳勤四体,不稍停歇。他为节约资金,林场修公路自己搞测量;带头捡果核造林,捡骡马猪粪作林肥。他薄于自给,总是穿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舍不得抽纸烟就总抽烟斗,却乐于“散”钱助人,别人养蜂他出钱买蜂箱,农民有困难他出钱帮着买种子肥料。他所居不过茅茨草榻,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食不过菜羹粝饭,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仰望杨善洲,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方面同他的差距有多远,从而更好地坚持“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争取优异成绩。
——资料来源:2011年4月2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