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国际知名。而说起马云的爸爸马来法,虽然知道他的人没有那么遍地都是,但是在文艺界,他也是个风云人物。我有幸认识了他,而且与他交往的时间很长,因为他既是我的顶头上司,也是良师益友。
马来法老师1939年生于杭州,早年从事摄影和曲艺创作、曲艺表演,后来兼任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再后来担任省曲协副主席、主席。我因为任金华市曲协主席近20年,他是我名正言顺的上司了。
记得初次认识马老师是1976年吧,省里组织一台曲艺节目准备参加全国曲艺会演,马来法老师参与创作的一个节目和我创作的金华道情曲目有幸选中参加修改。时间好像是清明节过了不久,走在杭州大街上,时不时会看到悼念周总理的大字报,在杭州百货公司大门上面平台上摆着用钢筋做的很大的一个悼念周总理的花圈。那时,全省各地选上节目的作者、演员都集中在省委米市巷招待所,马来法肩背相机,显得非常活跃,给我印象颇深。而在作者中只有我是十足的农民,我们彼此虽不知对方姓名,却也会点头打招呼。我忘不了母亲教我的“做人就要做”、“力气是浮财用了还会来”的话,早上起来,走廊上扫地,饭后在餐厅帮炊事员揩桌。一次,我正在揩桌,他走过来对我说:“你能够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很好,但必须记牢,修改作品是第一位重要的。”几句话,显出了他的坦率和真诚。事后,才知道他叫马来法。
1982年3月,马来法老师已经是省曲协副秘书长,这也是我到文化馆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毕竟我是从田畈里来的,像只井底之蛙,对从事的曲艺工作认知很浅,很需“充电、加油”。一天,突然收到马老师的一封信,说全国曲艺(南方片)会演在苏州举行,让我参加观摩。这封信如给我送来及时雨,让我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就有了第一次出远门的苏州之行。那次参演的有14个省(市、区)15个代表队(包括解放军代表队)12台77个节目,有40多个曲种,差不多都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我好比只吃过家里青菜豆腐的人,一次尝遍各地美食,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而且也是第一次游了苏州园林,想不到中国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们还在寒山寺和西藏代表队合影留念。那次观摩,连同收到马老师通知时的高兴劲,至今还时时让我回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精力正旺,创作的作品和节目,不断在地区、省刊发表、舞台参演和获奖,有的节目全省广播,有的在浙江日报全文刊登,也有参加北京演出。那时,我自己还没有加入中国曲协的想法,因为想到加入国家级协会是非常难的。这时,我意外收到马来法老师寄来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登记表,还附有一信。原来,他平时非常注意我的创作情况,说根据我的成果,他愿意推荐我加入中国曲协;之后,他又电话催来,要我抓紧填好表寄去,比我自己还急。在他的关心下,1985年3月,我终于被批准成为全国会员,在当时也是我市最早的全国曲协会员之一。
1986年,省里举办曲艺新曲目比赛,我创作的《借姐夫》有幸选中,当时我和表演者滕珍珠,想尝试一下可否将道情筒倒置一个“架”上,下装滑轮,演员在表演时“脱开”情筒,可以边走边唱还加动作,更有表演空间。我把想法同马老师说了后,得到了他的支持鼓励,他说尝试一下可以,失败了也不要紧。就这样,我们请浙江婺剧团的王小宝做了一个架,第一次在金婺排演场全市共青团大会上演出,受到了青年们的热烈欢迎,之后,我们又到孝顺、义乌等地农村演出,同样受到欢迎,接着参加全省曲艺新曲目比赛,获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二等奖,还得到上海市职工观摩小组特别好评。
当年,在全省11个地市曲协主席中,我是最缺社会活动能力木兮兮的一个,在大家眼中,公认为“章竹林是个老实人”,也正因为这样,马老师对我越加关心照顾,有那么几次通知我参加曲艺采风或作品加工,碰巧单位经费周转不开,我就电话里对他说,很想参加,就是报销有困难。他就说:“先来吧,经费我们想法解决。”使我有了学习机会;活动结束时,他还忘不了向省曲艺杂技总团团长、省曲协副主席魏真柏打个招呼:“老魏,等下你车子送章竹林去火车站。”
一次参加全省曲艺界“学习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讲话”读书会,会期十天。第八天,我对马老师讲,我说会议后想再住一个晚上,他问我干什么?我说:我父亲70多岁了,还没来杭州过,我想带他到西湖边几个地方,还有灵隐寺去玩一下。马老师说:这是好事啊。这样吧,你抓紧把学习心得写好,打电话回去让你爸爸明天就来,让他住这里,有个杭州作者晚上不住这里的,我讲一下,空的床给你爸睡。不然,这里住宿费很贵的。第二天,我爸爸来了,马老师又让他在一起吃饭,坐到他旁边聊天,一见如故,好象早就认识一样。后来,我父亲说:你们这位领导真好,没一点架子。
在多年交往中,我难得几次到他家拜访,每次见到他夫人——马云的妈妈,见她都是在看剧本;见我,她给泡上茶,自己继续看书。后来才听说,马云妈妈也是从事表演艺术的。那时,偶尔看到少年马云兄弟。他们对我招呼一声也就都忙自己的事去了,我也没什么记忆了。
退休后,马老师被聘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毕生的曲艺工作,使他对浙江民间曲艺了如指掌,在评选省级“非遗”和国家级“非遗”中,他把金华的传统曲艺如金华道情、兰溪摊簧、永康鼓词等等大力宣传,极力推荐,奔走呼号,使这三个曲种上了国家名录,也使浙江传统曲种在全国“非遗”名录中成了名列前茅的“非遗大户”;而他自己也被命名为浙江省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特别是我女儿而今也在文化馆从事我的老行当——曲艺工作,在业务上也得到了马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马老师长期担任省曲协领导,推出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和曲艺新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绍兴莲花落,像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都是全国排得上号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耗费大量心血培养的现任省曲协主席的翁仁康,已兼任全国曲协副主席,一颗曲艺界的新星;虽然金华曲艺拿不出更优秀的人才和作品,马老师退休后仍念念不忘,今年年初还到金华来关心金华“非遗”和民间曲艺呢。
然而,当有人说起问起他儿子马云的事,马老师却非常低调。有一次,我也在场,听他只是几句话一带而过,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显出一个睿智父亲的淡定、沉稳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