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岭上乡共有9个移民村2151户、4800多人,占移民总人数的95%。移民工作开始后,我们乡全体干部几乎每天都承受着来自九峰移民工作的压力和困难。当时,库区内的9个移民村群众对移民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宣传标语刚贴出去就被撕毁,工作组进村作动员,有的老百姓围上来把茶水倒掉,不让你喝水,把工作组烧好的饭菜倒掉,把锅扔掉,甚至有的干部还被威胁、辱骂。有一次,我和副乡长张连高带领几个乡干部到黄岩孔村一户姓祝的移民家中做工作,不但遭到辱骂,他的妻子还掏出一勺大粪要往我身上泼,幸好被站在一边的村支书一把给拉住了。当天晚上,回到家里,我的心里一直很难受,感到特别委屈,饭也没有吃,老公问我怎么了,我也没有跟他讲,我不想让家里人跟我一起难过。当时就一个人躺在被窝里偷偷地流眼泪。但回头想想,当时移民补偿政策还没出台,他们不理解、不想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山区也在情理之中。第二天,我抹干眼泪带着微笑又投入到移民工作中去了。我相信:九峰水库建设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九峰移民是帮助群众走出大山、走向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我更坚信:区委、区政府将这项工作交给我们,是对我们岭上乡党委、政府的信任,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又带着工作组的同志一起去这户移民家中做工作,一个星期后,顺利地完成了该移民户的实物详查和协议签订工作。
经历过农村工作的同志都知道老百姓的比较心理,那就是无论公示什么,移民不是先看自己有多少有什么,而是先看看别人有多少有什么,和自己相比怎么样。因此,移民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我初略统计了一下,九峰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不下数千次,大到区、乡两级的动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小到村民小组会议、移民家庭会议,在火炉旁、山路边、树荫下、田埂上,我们席地而坐,坐下就谈,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的时候,敢于讲、主动讲,营造大张旗鼓、逆势而上的气势,在指挥部部署的每一个工作阶段,引导移民群众正确认识,积极对待,在一次次的交谈和走访中,为移民群众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把移民的思想逐步统一到九峰水库建设上来。
2007年10月初,受16号台风“罗莎”影响,蒋畈村32户移民房屋进水,其中22户共50余间房屋倒塌,通往蒋畈村的道路全部被水淹没。关键时刻,时任乡党委书记的郑宝金、乡长章利军冲在最前面,带领5个干部,手执电筒,翻山赶往蒋畈村,连滚带爬,手脚并用,不怕掉进比人还高的刺蓬,跌倒了爬起来再赶路。进村后,干部们趟着齐腰深的雨水,动员移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第二天,雨越下越大,为了解决留在村中移民的吃喝问题,乡干部张秋富又带着3名干部,冒雨翻山帮移民送去方便面、矿泉水,一天滴水未进的他们,一到蒋畈村,又饿着肚子帮移民往外转移财物,听着房屋“嘣嘣”的倒塌声,移民们讲,多亏你们乡干部及时赶到相救,要不然我们可能都没命了。
岭上乡机关干部在移民工作中无怨无悔,始终奉献在移民第一线。今年已经60岁的乡干部戴根财,是一个有着3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基础。2000年元旦,戴根财不幸查出患有肝腹水。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就带着个药罐来上班。每天早晨,老戴都提前起床,一个人默默地煎药,药煎好后,他把药盛在一个大杯子里带在身上,然后跟着大家一起下村工作。去年2月20日,戴根财被确诊为患有食道癌。但他一直瞒着大家,直到他儿子来乡里找领导说:你们劝劝我爸爸吧,他得了癌症,让他好好休息几天吧。我们知道情况后,都劝老戴早点住院治疗,他却摇摇头说:没事,这一片我人头熟,工作好做些,过段时间再说吧。最后,在书记、乡长的一再劝说下,才于6月3日接受了手术治疗。在医院接受了二次化疗身体稍微恢复了一点,他就坚持要求出院。由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医生建议要忌口,他就自己带着一个铁锅来上班。我们到食堂吃饭,看到老戴一个人拎着铁锅烧饭,心里总是酸酸的。现在虽然已在办理退休手续,但每个星期,他都会到村上去看看,对我们说:“有什么事情能帮上忙的,你们一定要叫我,我还走得动。”
回首八年不平凡的九峰移民工作经历,我和岭上乡全体干部见证了九峰移民工作攻坚克难的艰苦历程,感受到全体移民干部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境界,也经历了基层党委执政能力的生动教育。现在,库区大坝建设已完成、改线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我们移民干部正一如既往地在为移民走上富裕的生活而奔波,等水库蓄水,岭上乡政府将不复存在,我们的干部要各奔东西,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九峰水库的建设有我们的一份付出。我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九峰移民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一定能够让广大移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婺城的明天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美好。